這個火鍋湯底包是朋友從大陸帶回來的,之前就久仰「海底撈」這家開設在大陸的火鍋店大名,沒想到竟然也有出他們的火鍋湯底包,讓你在家裡也可以很容易享受到這家火鍋的好口味。這篇第一張照片有點小噁心是因為已經拆開了才想到應該拍照紀錄一下,所以外包裝已經有點油污了。
- Jan 30 Sun 2011 13:24
[海底撈] 鍋底包開箱
- Jan 12 Wed 2011 18:22
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綠色魔法學校)
2011/1/12 全台灣在強烈寒流夾帶鋒面下,這一天的雨,冰冷的直叫人哆嗦!去了趟台南參加綠建築論壇「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綠色魔法學校)」的開幕與研討會,心中卻是暖暖的…這棟建築的誕生台達電子與我唸書時的指導老師林憲德教授以及西拉雅研究室有很大的關係,整個興建的過程可以看「綠色魔法學校:傻瓜兵團打造零碳綠建築」這本書。
這棟建築可以說是近年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也是台灣第一棟零碳建築(運用植樹方式與建築低耗能特性達到碳中和的目的),它是由台達電子鄭崇華董事長捐贈,林憲德教授與石昭勇建築師所設計。這棟建築是林教授以拯救地球萬物的「諾亞方舟」為靈感,設計的一棟「綠色魔法學校」做為推動綠建築教育的基地。
該建築不只獲得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中最高等級的「鑽石級」綠建築,同時也獲得美國LEED綠建築標章最高等級的「白金級」認證。根據計算「綠色魔法學校」的單位面積用電量(EUI)僅43 [kWh/(m2.yr)],而規模類似的辦公建築其單位面積用電量便高達125 [kWh/(m2.yr)],等於建築規模相同下只需將近1/3的用電量,節能效果可說是世界第一。
- Jan 01 Sat 2011 14:47
中華民國100年生日快樂
祝中華民國100年生日快樂,還真的不太容易啊!
- Dec 24 Fri 2010 03:30
酷波家的虛擬導覽
這種線上虛擬導覽方式超酷 http://www.360cities.net/tour/gallery/2
雖然我也會做,不過一看對外公開發佈要付7000元年費,還是算了……
錄了一小段操作畫面過過癮好了
- Dec 24 Fri 2010 01:24
台中市市民廣場 全景攝影
- Dec 02 Thu 2010 14:29
test on iphone
測試
- Nov 11 Thu 2010 01:58
周星馳電影「功夫」中向李小龍致敬的橋段
原來周星馳「功夫」包租婆在斧頭幫老大車裡威嚇他的動作,是從李小龍電影「猛龍過江」裡出來的,一模一樣的動作!應該是跟李小龍致敬的一個橋段,當然也不是只有這部電影,後來「死亡遊戲」裡身穿黃色運動服的模樣已經變成很多影片與電玩裡的主角裝扮。
You..(李小龍不會說義大利話只能用肢體語言威嚇地方老大)
底下都是「功夫」裡的對照畫面(李小龍變為元秋)
- Nov 08 Mon 2010 17:25
草泥馬和他的朋友
荒漠的草原上有一種神奇的「草泥馬」動物,「羊駝」在被網友惡搞成「草泥馬」後,在網路上已經變成一種神獸級的動物,各種kuso的影片在Youtube上有不少。但是把草泥馬也做成積木這就厲害了,某天在誠品挖到這組夢幻逸品(因為很難買到就算了,還真的不便宜,這樣小小一包就要三百多元)。組裝完畢發現還剩下一些備件,乾脆發揮巧思組了一隻「小牛」來陪伴「草泥馬」,兩隻畜生從此不會再孤孤單單囉!
「草泥馬」與剩餘零件組成的「小牛」
- Nov 06 Sat 2010 18:11
李小龍電影中的養眼鏡頭
最近台視剛播放完畢「李小龍傳奇」雖然改了很多實際的內容,不過我竟然沒有好好的看過李小龍的電影,因此這幾天挖出來看了其中一兩片,以為1970年代電影的尺度應該很保守,沒想到還有穿插一些養眼的鏡頭,雖然秒數都不長不過意思都到了(所有裸露的女主角一定是外國人,當時香港女星應該沒有人敢露點的),這些電影上映時都是創下當年香港電影賣座的紀錄,當時也只有「李小龍能夠超越李小龍」一點也不為過。
這是李小龍的第一部電影「1971-唐山大兄」,裸露的鏡頭有兩處,也是所有李小龍電影裡裸露戲最多的一部,之後就慢慢減少了。
- Oct 27 Wed 2010 13:32
Android的平版裝置 Galaxy Tab
目前主流在討論的幾種產品小弟都有入手(iDevices、Android Phone),原本來也想再買一部Tab,但是公布售價後讓我有點卻步,因為比我預期中的高了很多,如果是壓在2萬的話會考慮購買。Tab能不能通話不是重點,我寧願電信公司打出配套方案提供純上網的資費服務,將3G吃到飽的費用再壓的更低,光上網就好了。畢竟手機已經是很普遍的產品,Tab要主打的也不是他可以講電話的功能,有點像是 附加的優點,但是應用面應該不高!
至於有多少人會為了Tab去辦一個門號,或許大家會改用i9k或是iPhone的Mywi啟動wifi分享的方式,接上一個備援電池將手機放在包包裡,無論是Tab或是iPad都可以上網,整體費用的支出上是相對划算很多的。其實可以統計一下,這類平版裝置的使用特性,有多少比例的使用時間是集中在web browser?還是閱讀與工作上?需不需要不斷的擷取網路資料,亦或是這樣的應用方式的app多不多?若因使用者的工作與使用性質不同,是否要將產品再切分為wifi版與3G版,將產品線分為兩線,讓消費者可以有選擇的可能性。
有可能用iPad或是Tab閱讀大量電子書的人口是相當少的,iPad也有統計資料顯示因為它太好玩了,反而沒有在電子書閱讀市場上獲得太大的突破(人均閱讀時間早就低到不行,有多少人會靜下心來慢慢閱讀?尤其影音功能強悍的裝置在手,要坐懷不亂實在很難,一顆心早就飛到Facebook、Plurk上找人哈拉了)。另外這些握有出版實體書的書商,有多少人願意真的下海參一腳,複雜高額的權利金往往是這些書商與電腦科技公司談不攏的地方。若要真的談「電子書」閱讀,Amazon的Kindle的以閱讀文字的效果來說真的是比這類7吋或11吋裝置來的舒服。
反正順水推舟下去,大家想玩的根本不是「電子書」而是網路與遊戲的應用,「電子雜誌」或許才是這類彩色機種應該趕快拓展的市場,不過會有這麼樂觀嗎(壹週刊的電子版快上啊)?但是這又回到上一個問題了,這些雜誌出版社到底有多少意願投入?買了幾本電子雜誌,售價也沒有比較實體書便宜,所有內容都是高解析度的圖片而非可搜尋的文字,這點跟國外電子雜誌相比簡直是機腿比大腿。台灣市場太小了,從國內幾本建築雜誌近幾年的發展來看,倒的倒、變薄的變薄、很扯的是目前電子雜誌上最大咖的Zinio公司,裡面販售的中文建築雜誌竟然是已經改為雙月刊或是不定期出刊的「Dialogue」,甚至線上販賣的還是很久很久以前月份的過期建築雜誌(新的在哪?連書局都沒有 XD)。iPad發行前有不少評論者說會帶來雜誌的一波革命甚至是新的契機,我是不想潑他們冷水,但是目前「革」在哪裡?「命」倒是丟了不少!
有好的平台但是沒有content也是枉然,好比買了百萬廚具將廚房裝潢的美輪美奐,但是拙劣的廚藝頂多燒燒開水煮泡麵,成為只有客人來訪時驚嘆羨慕聲下的虛榮展示。
最後Android上要趕快開發更多在這類高解析度裝備上的App,健全的付費機制讓軟體開發商有利可圖,消費者才有更好用便利的軟體出現,一些粗製爛造的app也無法凸顯一部優異機器的性能。我如果要入手或許會等第二代的產品出現,市場上的軟體也夠成熟後或許是一個較恰當的入手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