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i-3C (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發表在Mobile01的文章

[勸敗]輕薄短小Sony T27TP 使用心得分享[圖多68張]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8&t=84188

mobile01-a92b4bba81d7d534efb92115ef4a7043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早上好:

歡迎來到「糯雞鴨」2013發表大會

01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全面進化的Note 10.1

平版電腦有較手機螢幕大上許多的優勢,無論在閱讀或輸入上都更適合長時間使用,近一兩年來消費者也越來越喜愛這類3C產品。隨著開發者的投入,創造出許多有趣又實用的軟體,讓平版電腦的應用性超乎想像。去年(2011)三星推出了具有真實筆觸的技術應用在Galaxy Note手機上,手機內建S Pen觸控筆帶來了手機上從未有過的精確輸入品質,用過的朋友都表示與拿筆在紙上記事或繪圖的效果相差不多,這種接近真實筆觸的輸入經驗也受到全球廣大消費者喜愛,讓Galaxy Note成為市場上十分暢銷的熱門手機。今年(2012)三星更把S Pen的性能大幅強化後,應用於10.1吋大螢幕的平版電腦上,再次帶給消費者有別於傳統平版電腦的使用經驗,讓平版電腦不再只是閱讀、上網與遊戲的工具,藉由S Pen的真實筆觸隨手寫下的紀錄更有情感。

clip_image002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Android系統在Google不斷發展下,各家廠商無不卯足全力研發新機,每年都有大量的Android(安桌椅)手機問市,無論是機王、機后、國民機、入門機….等,可說是遍地開花。但是手機除了有更快速的晶片,或更高畫素的拍照鏡頭外,究竟還有什麼是這個系統下可以有創新突破的地方呢?

clip_image002[4]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幫蘋果筆電找一個家

自從多年前開始使用Apple公司的筆電後,對於它典雅的外型與穩定的性能一直愛不釋手,使用的筆電也都在Macbook Pro與Macbook Air之間轉換。而最近兩年使用的機種則是13吋的Macbook Air,這期間也慫恿老婆加入Macbook Air的行列,而她則是選擇了以輕便為主的11吋的MBA。我們由於工作的關係,經常需要攜帶筆電到處趴趴走,如果不是放在筆電專用的背包裡,金屬的表面很快就會刮傷(很痛啊~),所以就在3C賣場裡隨便挑了一個順眼的使用到現在。但是今年漸漸有感MBA 13吋的效能不太夠用,因此就把MBA升級為MBPR 15吋(Retina機種),就在入手使用幾週後,開始尋覓適合MBPR 15的保護套來使用。

Macbook筆電肩負起我工作、旅行、娛樂的重責大任,勞苦功高,該是給你們一個好的歸宿了。

clip_image002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趟難得的Google參訪行程要從今年(2012)3月時說起,當時台灣三星舉辦了一個「Galaxy Nexus決戰達人SHOW美國Google總部等你來」的競賽,只要拍攝一部與Galaxy Nexus手機有關的短片就可以參加(活動連結),那時候我使用的手機正好就是Galaxy Nexus(會使用Nexus手機主要的原因在於Google直接支援原廠韌體,有最新Android作業系統時都可以馬上升級),而且拍攝影片的工具與後製剪接對我來說都不會太難,所以當下就抱著極高的熱忱參賽,最後也幸運的獲得前往美國參訪Google的資格。由於本次的行程是由台灣三星提供兩人免費的機票與住宿,在雙方敲定2012年8月3日這天參訪Google後,我便著手準備美國簽證、租車、規劃交通路線等繁瑣的事情,也找了好友LN一同前往嚮往已久位於加州山景城的Google總部。在兩個小時的參訪行程中看了不少東西,從硬體環境到公司的內部文化皆有不少體認,雖然無法完整瞭解這家公司,不過回台灣後仍將收集到的資訊有系統的整理了一番,將本次參訪的心得整理成以下幾個小節,希望藉由本篇文章讓大家對Google能夠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clip_image002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次真的是 Galaxy S3

Galaxy S3這支手機在正式對外公布前,各種謠言滿天飛,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01與各大網路論壇,從「激似機、Samsung Logo顛倒機、假殼機....等」,我的心情已經被各種不實的傳聞訓練到「心若冰清、天塌不驚」的淡定境界了!由於Galaxy S2在全球創下驚人的銷售量,能在Android手機的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也顯示出「銀河機」一系列的獨到效能與強悍之處。所以三星宣布將透過網路直播這場發表會(Samsung Mobile Unpacked 2012)後,當晚立馬將雞排與啤酒就先準備好(台灣時間5/4凌晨一點半),打開Facebook隨時緊盯01與官方粉絲團所發出的最新消息。拜網路直播之賜,讓身處在遙遠台灣的我也彷彿親臨英國倫敦現場,與一堆同好即時在網路上分享心得!

始終保密到家的S3從三星行動通訊事業部總裁「申宗均」的口袋裡拿出來時,現場閃光燈閃爍不斷,也正式揭露出S3的廬山真面目,而往後的一個多小時的發表會過程中,相信對S3有很深期待的用戶,終於能夠漸漸瞭解這隻秘密練功許久的S3到底有何能耐。

這張圖片在發表會前釋出,讓全球玩家充滿無限的遐想啊

clip_image004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世紀4,重現在PC上 http://www.gog.com/gamecard/ultima_4

可惜想買其他的遊戲卻卡在信用卡過不了的問題,連Paypal都過不了真奇怪

2012-04-06_144401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目前Windows Phone手機最新的作業系統是Mango,這系統沒有內建的截圖功能,無法像iPhone或Samsung透過組合鍵的方式輕鬆抓下手機上的畫面,只能回到早年分享手機程式時,利用相機翻拍來呈現,不但畫質不夠清晰也不方便,造成軟體分享上的困擾。由於入手Nokia Lumia 800也一陣子了,於是開始上網搜尋如何在WP系統上截圖的方式,從國外的XDA一路爬文到中國的網站,終於整理出一些頭緒,也成功的在手機上截圖。雖然參考資料來源大多是中國網站,但是本篇文章的內容是參考後再重新改寫與截圖,因此文末一併刊出原始參考文章的連結以表示對於原作者的感謝與尊重之意(註1)。以下就是在Windows Phone上截圖的操作步驟:

mobile01-3cc546735dfc1f67e0a664ea06c1347e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已經開始使用Google Music,在使用桌機時總是要開啟「瀏覽器」,才能播放音樂與控制上下一首,已經覺得有點不便對吧!現在有玩家開發出免費的播放軟體讓你就跟操作一般播放程式一樣方便。目前我找了兩套:

第一套是:http://gmusic.codeplex.com/ (點左邊連結下載)

這套軟體需要安裝,安裝後登入Google帳號就可以使用了。

01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了一年多的擴大機在過年前一個月突然就開機沒有過電,確定是壞掉了!於是把東西包一包寄回原公司維修,原本超過一年的維修要付工本費,但是沒想到竟然不用再收費,真是太棒了。更棒的是,主機根本就是換了一台全新的,雖然真空管還是舊的,不過整台閃閃發光鏡面反射真是美麗!益通代理商說這台是送回日本維修,日本那邊並沒有說要收費,所以維修後又送回台灣等過海關,前後雖然等了久了一點,不過真的揪感心A 很棒

 

1.盒子當然還是舊的

RIMG0001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弟從事的工作偶有需要到外縣市開會,每當會議進行中總是有許多重要的事情或想法會隨手記錄在議程文件的空白處或是背面,但是回辦公室後往往其他事情又接踵而至,文件疏於管理的情況下很容易就夾藏在一大疊的A4文件中消失了。既然大部分的人不是什麼管理達人,懶人就要有懶人的工具來輔助,只要善用正確的工具一樣可以讓你工作更有效率。這類手寫的紀錄或是文件,諸如:報價單、型錄、議程記錄……等,如果可以在第一時間或最短時間內「數位化」成影像檔,那麼在後續調閱查詢以及使用管理上,都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lip_image002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目前主流在討論的幾種產品小弟都有入手(iDevices、Android Phone),原本來也想再買一部Tab,但是公布售價後讓我有點卻步,因為比我預期中的高了很多,如果是壓在2萬的話會考慮購買。Tab能不能通話不是重點,我寧願電信公司打出配套方案提供純上網的資費服務,將3G吃到飽的費用再壓的更低,光上網就好了。畢竟手機已經是很普遍的產品,Tab要主打的也不是他可以講電話的功能,有點像是 附加的優點,但是應用面應該不高!


至於有多少人會為了Tab去辦一個門號,或許大家會改用i9k或是iPhone的Mywi啟動wifi分享的方式,接上一個備援電池將手機放在包包裡,無論是Tab或是iPad都可以上網,整體費用的支出上是相對划算很多的。其實可以統計一下,這類平版裝置的使用特性,有多少比例的使用時間是集中在web browser?還是閱讀與工作上?需不需要不斷的擷取網路資料,亦或是這樣的應用方式的app多不多?若因使用者的工作與使用性質不同,是否要將產品再切分為wifi版與3G版,將產品線分為兩線,讓消費者可以有選擇的可能性。

有可能用iPad或是Tab閱讀大量電子書的人口是相當少的,iPad也有統計資料顯示因為它太好玩了,反而沒有在電子書閱讀市場上獲得太大的突破(人均閱讀時間早就低到不行,有多少人會靜下心來慢慢閱讀?尤其影音功能強悍的裝置在手,要坐懷不亂實在很難,一顆心早就飛到Facebook、Plurk上找人哈拉了)。另外這些握有出版實體書的書商,有多少人願意真的下海參一腳,複雜高額的權利金往往是這些書商與電腦科技公司談不攏的地方。若要真的談「電子書」閱讀,Amazon的Kindle的以閱讀文字的效果來說真的是比這類7吋或11吋裝置來的舒服。

反正順水推舟下去,大家想玩的根本不是「電子書」而是網路與遊戲的應用,「電子雜誌」或許才是這類彩色機種應該趕快拓展的市場,不過會有這麼樂觀嗎(壹週刊的電子版快上啊)?但是這又回到上一個問題了,這些雜誌出版社到底有多少意願投入?買了幾本電子雜誌,售價也沒有比較實體書便宜,所有內容都是高解析度的圖片而非可搜尋的文字,這點跟國外電子雜誌相比簡直是機腿比大腿。台灣市場太小了,從國內幾本建築雜誌近幾年的發展來看,倒的倒、變薄的變薄、很扯的是目前電子雜誌上最大咖的Zinio公司,裡面販售的中文建築雜誌竟然是已經改為雙月刊或是不定期出刊的「Dialogue」,甚至線上販賣的還是很久很久以前月份的過期建築雜誌(新的在哪?連書局都沒有 XD)。iPad發行前有不少評論者說會帶來雜誌的一波革命甚至是新的契機,我是不想潑他們冷水,但是目前「革」在哪裡?「命」倒是丟了不少!

有好的平台但是沒有content也是枉然,好比買了百萬廚具將廚房裝潢的美輪美奐,但是拙劣的廚藝頂多燒燒開水煮泡麵,成為只有客人來訪時驚嘆羨慕聲下的虛榮展示。

最後Android上要趕快開發更多在這類高解析度裝備上的App,健全的付費機制讓軟體開發商有利可圖,消費者才有更好用便利的軟體出現,一些粗製爛造的app也無法凸顯一部優異機器的性能。我如果要入手或許會等第二代的產品出現,市場上的軟體也夠成熟後或許是一個較恰當的入手時機!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種無限迴圈的問題,絕對沒有解答!唯一的答案是:兩隻都買!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PDA與手機結合俗稱【智慧型手機】已是一塊不可小覷的市場,早在2002年HadnSpring便推出了第一台結合手機功能的PDA【Treo 180】外型酷似當時的moto【太極手機】,經過多年的演變在去年年底(2006)由PALM公司推出了最新一代的智慧型手機【Treo 680】,其實早在推出前各種小道消息不斷,但是最後推出的規格卻讓人有點失望,經過兩年的等待竟只能推出一款【拿掉天線、電池容量下降、外觀小改款、記憶體加大】的手機......這對長期死忠的支持者期待【wifi、高畫素camera、3G】的加持仍然繼續落空(就在最近胖丁寫的[很Treo的WM手機 Palm 750]:有3G與百萬畫素相機)。或許Palm手機已經夠完美了?完美到設計公司不需要再增加其他功能?難道真是如此?我該跳槽了嗎?還是該繼續使用它?

Ch1:Treo 680外型與功能

【圖1】Treo系列手機歷年的演進(以Palm系統為主),Treo 650的推出確實在市場上令人大為驚艷,它大幅升級Treo 600的低解析度螢幕,採用更快的處理器、加入了藍牙與相機等功能,至今仍是最受歡迎的Palm手機。

其實我的生活與PALM是密不可分的,它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隨身秘書,雖然沒有亮麗酷炫的外表,但是【簡單好用、穩定度高】的特性讓我始終股不起勇氣跳槽(我的心裡有股聲音:你是一個PALM控)。有人買了PALM不太會用而將它迅速脫手是相當可惜的,或許每個人的需求不同但是希望可以耐心看完本篇文章後,再來重新認識這樣一隻結合PALM系統的手機。說也奇怪這一篇文章既不是勸拜、也不是教學文章,而是我長年使用PALM的經驗,分享我如何將生活上的大小事透過PALM來規劃,給有心想加入PALM家族的朋友一點小小的導讀,透過一些好用的小軟體(免費或付費)讓你的生活更與眾不同。

clip_image001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上騙老婆說要出去買啤酒,順便就買了一支i9000回家(其實是先買i9000拉)
iPhone4等不下去了,先買這隻來用。
之前用過HTC Magic,對於Android系統還算有一定的瞭解,
希望這隻手機可以陪伴我一陣子,
不管哪一種平台總要親身用過才知道好不好,
要嘴砲前總得先瞭解後再來砲,對吧?

image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七月組裝的i7桌機效能令人滿意,但是顯示卡與CPU的風扇噪音令人感到困擾!今天終於受不了把他們全部換掉。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使用了一天,覺得............
還是輸給iPhone,很抱歉我這個人就是這麼直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現階段對於網頁希望對分或快速切換1024解析度的朋友,
請參考之前站上強者Ryan的語法:
將下列書籤以手動方式增加到書籤快捷選單中

這是「1024」解析度
javascript:%20self.moveTo(0,0);self.resizeTo(1040,screen.availHeight);

左一半書籤(我的螢幕是1920*1200,所以一半的解析度是960,請依照自己的需求更改。例如你的螢幕是1600,那麼把下列960改成800就可以了)
javascript:%20self.moveTo(0,0);self.resizeTo(960,screen.availHeight);

右一半書籤
javascript:%20self.moveTo(960,0);self.resizeTo(960,screen.availHeight);

放在快速書籤裡,想要的畫面點一下就可以囉


這就是開兩個web後,點「左半頁」「右半頁」的畫面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有些事情不吐不快,這些測試其實已經壓了快一年!
看到市面越來越多散熱台,到底能夠發揮多少作用實在很懷疑,
有些賣價高達2千多,其實效果實在不怎麼樣,
有些產品看起來很威猛,其實只是風扇大而已!


目前市面上的散熱台,大部分在去年都做過測試(以mac book pro為對象),
我用了學校的高精密度熱像儀、熱偶線、感溫軟體等,做交叉測試。
以我的Macbook Pro來說,這些散熱台通通沒有鳥用!

最近整理硬碟又看到這些照片,po在Blog應該沒關係吧?
以我的筆電來說真的一點用都沒有,或許別台會有些幫助吧。

我後續會把這些散熱台全部po上來,慢慢補充了。




散熱台「雞王」出現了!用了跟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產品,
就是 「Logitech Alto 速連版(要價約1500)」......
這未免也太諷刺了吧
跟所有散熱台比較後是效果最差的,
不過是以我第一代Macbook Pro做測試,別台是不是這麼糟就不知道了。

有圖有真相,我將攝影機區分為六個區塊做重點測試,筆電都是全速運轉。


為什麼分這六區呢?首先從AB這兩區來說,是跟使用者手放置時的體感有關,
如果持續維持高溫,那麼手放置在此位置一定會不舒服。CD區則是鍵盤區,筆電的散熱也會透過鍵盤區發熱,所以不用矽膠套也是對的,除了影響手感也會影響散熱!EF區則是比較特別的地方,主要是針對MBP電腦高溫的地方做重點測試,一個是電源充電時高溫的區域,另一個是恐怖的金屬鐵條(筆電上緣部),這兩區的溫度摸到可是會燙的哇哇叫


A:左手面版(MBP的硬碟位置)
B:右手面版
C:S鍵
D:L鍵
E:電源充電區
F:金屬上緣

六區測點分佈位置


10款散熱台測試結果,外加兩種材質:石材地板與木板床


以6區溫度總和來說(左表),以及對於人體使用較為敏感的「CDEF區」(右表)總和做比較,
這時候就會發現哪一款比較不佳了,答案揭曉囉,這三款說穿了都有一個特色就是:
他們只是把筆電架高罷了

Logitech Alto 速連版:這款太好笑了,又高又大、又粗又壯!沒想到是最弱的一款。


Gigabyte-Roll Pad(竹捲):這款也很搞笑,就是類似古代讀書人用的竹柬,捲一捲架高筆電


Targus:這款的外表也是很威猛,效果也是不太好啊......。
(根據胖丁說法,這款是放在大腿上避免燙傷你的大腿用的)




效果不錯的有兩種:
石材:石頭是一種熱容量高的物質,加上地板下方是水泥,可以源源不絕的把熱量吸收到地板下,雖然筆電的下緣無法跟石材緊密接觸,但是仍可透過熱輻射的方式被石材吸收,效果果然跟預期中的一樣好!


附上一般材料的「熱導係數 w/m.k」,石材約在2.8~3.5之間,雖然遠遜於金屬動不動就45(w/m.k)以上的優異性能,但是真的也不錯了(跟其他材料相比)。加上石材與混凝土的體積大熱容量蓄積大,就跟海綿一樣不斷的把水分吸收進去,好比建築物西曬與屋頂層空間一樣,白天不斷吸收太陽的熱量,到了晚上對室內與室外散熱,造成「都市熱島現象」整個都市悶熱,室內空間溫度甚至比室外溫度高的情況。


Cooler Master NotePal:這是一款是針對Macbook設計的散熱台,有兩個風扇針對Macbook的高溫區送風,甚至還有另一款針對Macbook Pro設計的散熱台(有三個風扇,市面上比較不好找),至於測試的這款散熱台,還是沒有辦法達到MBP最好的散熱,因為MBP最熱的那一區這在這款散熱台兩個風扇的中間區位,如果可以買到那款三風扇的散熱台,效果絕對會更好。


兩台mbp比較(均為舊款)
新款的 MBP 因製成的關係,現在溫度約在50-60度左右!
我的畢竟是第一代的MBP,所以散熱跟製成的技術還沒這麼好,
我的高溫到85度C,Peron那台跑魔獸時高溫可以到100度C[遊魂]
後來Alias幫他整個拆開重塗散熱膏,溫度才沒那麼高
自力救濟!煎蛋機 MacBook Pro 完整拆機實錄

Peron的也是舊款的,但是他的CPU時脈比較快,溫度高到一發不可收拾。
你看右邊那台的鍵盤區,整個就是紅通通的一片




心得:既然筆電架高,那我找兩個保特瓶蓋或一本書墊高不就好了?根本不用買無多大效果的「純架高式」散熱台,尤其那種看起來很威的散熱台,往往都是「外強中乾」的下場。

不可否認的是,每一台筆電的「高溫區」位置不一樣,不可能有一款散熱台可以針對所有的筆電達到最好的降溫效果,最理想的情況是針對該款筆電設計,但是除了蘋果的筆電有廠商願意開發「專屬的散熱台」外,其餘Windows筆電似乎就沒有人針對這麼廣且雜的產品來開發了。話說我第一代的MBP筆電真的超燙!曾經演講時熱當三次,景氣不好~明年或後年再把它換了!

要達到良好的散熱效果,最好是能夠「緊貼」筆電的發熱區,再透過熱傳導良好的金屬鰭片散熱。有些風扇很大的散熱台在底下狂轉真的是吹心酸的,因為根本沒吹到該吹的位置,好比「腳痛看牙醫」的意思。

結論:沒有搔到癢處的散熱台都是雞肋~共勉之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