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鈺/黃方平 (文章閱讀)

中國早年的傜族為母系社會結構,氏族內的一群男子與氏族外的一群女子互為婚配,為男子共妻、女子共夫的情況,所生之子女一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子女歸母方佔有,血統按母系計算。

早年廣西傜族部分村寨有專為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正月屋」公房,未婚青年可以聚集於公房,透過唱「對歌」(男女對唱情歌)的方式自由物色對象。

雲南部分傜族除了聚集一起對唱情歌外,看中對方者,女生會在其手腕上咬出一排齒印以示鍾愛!也有村寨男性邀請另一村寨女性來訪作客,除了熱情招待外也分別留宿,白天再行分散夜間再行[幽會]的情況,有的看中對方則結合,也有終生不斷而無固定伴侶。偏遠傜族山區在早年保有「走浪」的原始婚姻殘俗,每逢年節時男女成群結隊聚集於坡岭,唱歌談情、自由於戶外野合,出現亂交情況,直系親屬有嚴格界限,但原始群體雜交色彩仍未減退。

廣東省連南八排傜族地區,以前在每年春節初一、初二兩天會進行「耍正月」的活動,不分已婚或未婚的男女,傾寨而出不論白天或黑暗都集中在山坡、田野、穀倉中隨便尋歡偶合。這些直到進入隋朝(581-619)時,傜族地區才出現一夫一妻的婚姻體制。

呵呵~研究這些民族的文化還真有趣 (LOL)

 

 「傜族」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uoboen 的頭像
    kuoboen

    酷波碎碎念

    kuobo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