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有幸規劃建築之旅,順利圓滿的完成整個行程,先將大概的地點陳述如下方地圖,其中「G區」遺漏了說明(有兵庫縣立美術館與鐵人28號),「H區」沒有兵庫縣立美術館。整個行程是七天,但是最後一天沒有安排參觀,所以這些建築花了六天的時間走完一遍,由關西機場進入大阪後拉到京都,在往西走經過姬路到直島,再往東回到淡路島與神戶以及大阪。若要完整的說完整個行程大概可以寫的2-3萬字,現在沒有這麼多時間來寫Blog,就先寫個大概吧。
狹山池博物館
倒影與下方的兩面水幕牆相當壯觀,穿越水幕會被安藤所要營造的「水的意象與聲音」所震撼。
位於直島的地中美術館
規定很多的美術館,票價也比別人貴一倍。雖然建築全部在地下,不過由建築所營造的氣氛將展出的藝術品相輔相成,建築本身也就是一件展出品。
這也是位於直島的「直島現代美術館」,同樣是安藤忠雄活化直島三計畫中的一個設計案,也是最早推動的一個。海灘的一個堤防上有著名的「草間彌生」黃底黑圓點的「南瓜雕塑」。
同樣位於直島的「李禹煥美術館」
今年六月剛落成的新展館,不過展出內容很少,是個極小的案子票價1000元日幣!日本龍安寺的枯石山水以現在建築的手法重新詮釋!
姬路文學館-北館
牆面與屋頂的縫隙所滲透出來的光線,如水銀般潑灑在清水模的牆面上,營造出一種穩定與寧靜的空間
姬路文學館-南館
光之教堂
教堂擴建,無緣參觀內部。只能在「海之教堂」體會那種無形的光所交織成的十字架了!
用電腦軟體模擬的內部
海之教堂
位於淡路島的Westin飯店內,是光之教堂後的再次運用光線萊營造莊嚴的空間感,不過這個教堂是純作結婚典禮使用,與「光之教堂」的設計目的不相同。
位於蓮花池下方的水御堂
蓮花池比我想像中的小,以前看作品集總覺得好大好壯觀~
Miho Museum 貝聿銘(進入建築前的隧道建議用走路的方式,體會貝聿銘所營造的「桃花源記」當中那種豁然開朗的意境)
Miho美術館的屋頂是仿日本入母式屋頂的語彙,類似中國宮殿的歇山式屋頂構造。因貝聿銘不希望此建築破壞當地的山林面貌,而將80%的建築樓板面積埋入在山裡,甚至基地的挑選也是貝聿銘所親自選擇的,作為答應美術館設計的條件之一。
外觀是傳統建築的形式,內部卻是精緻如同藝術品般的鋼骨桁架,玻璃下方排列密集的金屬百葉(以如同原木般的褐色塗裝),光線經過折射後進入室內達到內外環境融為一體的目的。這也可以解決部分「玻璃天窗」因直射日射量過高,而造成室內悶熱的手法之一,效果不若外遮陽設計來得好,但是為了整體建築的美感,這樣設計方式是可以接受的,同樣的手法也可以在貝聿銘所設計的美國國家藝廊東廂中所看見。
大廳映入眼簾的框景,猶如日式建築與庭園中將門扉拉開後的端景。
這個「鐵人28號」的景點是我自己加入的,因為是2009年11月才剛完工。既然到了神戶市當然不可以錯過囉!
帥氣的姿勢,鐵人28畢竟是第一代的巨大人型機器人的始祖,開啟了後代如無敵鐵金剛、鋼彈的創作,因此外觀帶了點復古的味道,也沒有已經搬到靜岡的鋼彈RX-78-2來的細緻,但是在機器人的世界裡絕對佔有無可取代的地位。
最後,既然到了大阪,當然一定要去「心齋橋」的Apple Store參訪膜拜一下囉,這趟旅程才算是畫上完美的句點。